(资料图片)
参观外滩十八号举办的“巴黎圣母院”沉浸式展览,遥祝它未来一切平安。
2019年10月,我曾经去过一次巴黎。朋友带着我沿着西岱岛散步。远远地,我看到了那座辉煌的古建筑,Notre Dame——巴黎圣母院。遗憾的是,我来晚了一步。上半年的那场大火,席卷了辉煌,留下了毁灭与重生的历史。
那天,巴黎飘着小雨,铅色的天空印着它黑黢黢的两扇巨大的花窗,仿佛是受伤的巨人仰卧于天地之间。在夏末秋初的萧瑟中,凝神静听,我似乎感受到它沉重的呼吸。想到“阴晴圆缺”,想到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我强迫自己接受残缺的美感,在心里唱一首哀切的挽歌。
今年年初,我来到上海,一个喜欢艺术的朋友告诉我,外滩十八号正在举办“巴黎圣母院”沉浸式展览。那些遥远的记忆,一下子猛烈地冲击着我的大脑,时间跳跃过被疫情击碎的生活,我想奔赴这一场会面,让自己与2019年的秋天重新接轨。
走进外滩十八号,在展厅门口,所有参观者都可以领取一个平板电脑,扫描厅内的21个感应器,感受这座旷世杰作从12世纪初,于平地之上拔地而起,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淬炼。
建造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除了主体建筑之外,还有主宫医院、主教的住所,以及高高低低的议事司铎的住宅等等。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与之牵连,王侯贵胄的加冕册封仪式、唱诗班的节日庆典……人类都是崇尚宏伟的,站在巨物面前,人们总是会感受到某种超自然的神圣力量。而在否定偶像的时代,这又成了它遭受攻击的原因。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群像被推下门廊,变成厕所的垫脚石;彩色的天使雕塑被剥夺色彩,苍白无力的面容在阳光之下迅速凋零。这是2019年的大火之前,巴黎圣母院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震荡。在天才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迪克的主持下,巴黎圣母院开始大规模的翻新与修复工程。经典的哥特式尖顶,也出自他的手笔。
平板电脑中记录着2019年的那场大火,火光甚至冲到了主殿。我看到了,烈焰之中,青铜雕像、大理石的拱顶坍塌、碎裂、掉落……在全世界焦急的注视之下,消防员沿着墙体外围狭窄的屋檐冲锋,全力保护大殿廊柱不被彻底破坏。所幸,幸存的艺术珍品被转移到卢浮宫,包括荆棘冠冕和圣路易斯的外衣等。
重建是一项超乎想象的浩瀚工程,为了保留橡木结构,法国人到处寻找百年以上的橡木,这些橡木经历过二次大战,树干内极有可能包裹着当年的子弹,砍伐时需要极为谨慎,以防破坏木材的材质……如今,壁画的复原、青铜雕像的修铸,也都在艰难执着地走向浴火重生。听说,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之前,巴黎圣母院将脱离脚手架的扶持,剥离面纱,将再一次展示巍巍风姿。
雨果说,岁月的蹉跎赠予这座教堂的,远比夺取的要多。遥祝它未来一切平安。(关立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