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数字变革 教育何为 今日要闻

4月27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将一个“时代命题”带到了正在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他说,当今世界,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那么,数字变革,教育何为?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吴岩说,以此为指导,教育部在做的事是不仅将“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数字教育”作为教学变革的“数”,更作为创新教育发展的“道”。在论坛上,他们希望,汇聚各方力量,探讨教育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的新途径,实现中国数字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引领。

事实上,从2012年发布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到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到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以硬件设施举例,目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达100%,比201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

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五大核心功能,开设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覆盖30个版本、446册教材。

截至今年2月10日,平台总浏览量超过67亿次,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用户遍及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教育资源库。

在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总工程师孙蔚敏的记忆里,她上学时的课堂就是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说,通过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的发展,创新教育理念、方法、形态,这些年,我们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也更好地回归了教育服务于育人的本质。

孙蔚敏说,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阶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我们能开展教师画像、学生画像、课程质量的评价,推动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个性化发展,实施因材施教。也能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提升教师数字化的教学能力,推动人机共教新方式。

更重要的是,数字教育应当是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有质量的教育。孙蔚敏建议,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构建平等地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伴随每个人的学习体系,提升数字素养,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环境。

在同一场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谈了教育数字化的变革方向。他认为,教育数字化要赋能精准治理,实现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同时,要做到两个“赋能”。赋能未来人才培养,实现教育数字化的教学模式转型——由结构化的教学向整合性的学习转变;赋能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数字化的教师角色转型——成为具备数字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知识枢纽。

“赋能”是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提到的关键词。科技革命的纵深发展,使得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多样化、弹性化学习需求与日俱增,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教育的变革也需要更彻底。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化”,“化”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教育组织支撑体系的重组、流程的再造和文化的重构来创新我们的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他说:“它是新教育,它是变,它不是改革,不是修修补补,它是系统的变革。”

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同时,孙蔚敏还提醒,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

她提到了去年河南一教师上网课遭入侵者网暴事件,“这件事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她说,过去关上校门,课堂只属于老师和学生,与旁人再无关系,现在的课堂可能会涉及很多群体,“所以我们也要加强对教师、学生整个安全意识的培育和教育”。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也担心技术的“物化和异化”。他说,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

从教师的角度,他认为,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造,而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获取上。从学生的角度,更要努力地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绝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答案。

对此,吴岩表示,数字教育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能够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搭上数字时代的快车,他希望“大家把数字化教育当成一件天大的事”,当成一个在世界高等教育、世界职业教育、世界基础教育、世界教育改革发展中中国的先手棋,“把这个棋要下好”。

(记者 张均斌)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