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正文

【明节识令】河西区图书馆线上中华传统文化课——节气:物至此皆大——立夏

中 / 国 /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立 夏

传统


(资料图片)

节气

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关于立夏

中 / 国 /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战国末年就已确立,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夏的本意是“面向南方”,古人以南为阳,有生长之意。夏更有“大”的含义,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生长壮大了。

自周朝始,每逢立夏日,天子亲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祭祀炎帝和祝融(上古神话中的火神)。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一并车骑仪仗皆为朱红色以昭示夏天的热烈,表达对万物生长的兴奋与丰宁的祈愿。

气候变化

中 / 国 /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立夏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虽然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干燥多风、土壤干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水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此时也是大江南北早稻进行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来年的收成密切相关。于此同时,如诗如画的江南也即将进入梅雨季节。

立夏诗词

中 / 国 /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今年的 立夏时间

中 / 国 /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2023年5月6日2时19分

癸卯年三月十七

星期六

立夏三候

中 / 国 /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立夏一候:蝼蝈鸣】夜深人静时,池塘边的蝼蝈叫声此起彼伏。

【立夏二候:蚯蚓出】此时的土壤潮湿、松软,蛰伏已久的蚯蚓钻出来活动了。

【立夏三候:王瓜生】可做药用的爬藤植物王瓜在此时快速生长,不久便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的习俗

中 / 国 /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立夏以后,昼长夜短,天气转热,五行的气运转为“火”、人体的五脏转为“心”,宜适当午睡来保持身体平衡。心与夏气相通,心阳在夏季最旺,功能最强。《医学源流论》指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人们在夏季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保持神清气和,切勿大悲大喜。

汉族有立夏日“尝三新”的习俗,即取来三种新鲜时令果蔬来品尝,并祭祀祖先。我国地域辽阔,这三样食材也因各地区的出产和人们的喜好而不同。《清嘉录》里提到“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稷麦,供神享先,名曰夏见三新。”表达了不忘先祖、渴望收获、祈盼丰宁的喜悦。

立夏日的中午,家家户户将煮好鸡蛋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放进编织好的五彩丝网袋,挂在孩子们的颈上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以破者为输分出高低,十分有趣。民间认为立夏吃蛋拄心。因蛋形如心,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很多人在夏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乏力的感觉,为了使身体的气血避免在炎夏中过多的消耗,应在夏季适当进补。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相传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归顺之后,对其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那日正好是立夏。从此以后,每年孟获都依诺在立夏日来蜀拜望。数年后,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后主刘禅。而孟获不忘诸葛丞相遗言,依旧每年立夏日带兵去洛阳看望后主刘禅,每次去都要秤他的体重,以验证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刘禅,就要起兵反晋。于是晋武帝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饭给刘禅吃。由于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使他不觉吃下很多,每次过秤都比上年重了几斤。因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十分欺侮被封为“安乐公”的蜀后主刘禅,他虽无能无法复国,但日子倒也过得清静安乐,得享天年。“立夏称人”由此成为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神清体健,不会疰夏。

孟夏之日,绿色冉冉,大地一片青葱。迎夏之首,末春之垂,春天的播种迎来了夏日的成长。“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超越其文字的意义,是热烈、是盛大、亦是信念,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秩序和使命。立夏之义大哉!

文字供稿:河西区图书馆文化志愿者 段志涛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在看”吧

标签:

相关阅读